很多经文中讲到,菩萨初发心时即成正等正觉。也就是说,当你发出这个愿力的时候、准备学佛的时候,这种能量非常非常大。用现在的话讲,就是刚刚开始的时候,你的决心是势不可挡的。但是当你做错事情了,你可能会想到“没那么容易嘛,最早的时候我可能想法有缺陷,许愿许过头了,我现在能不能再回过来?”这就是很多人的懈怠,这就是很多人没有往前进的愿力,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越修越差。因为人间的烦恼、挫折和所有的错误,你都没有好好地把握住,你都没有用初始心来战胜这些烦恼心和困难的心。很多人在人间做事情,做一点扔一点,做一套说一套,慢慢地就丢掉了自己的本性。
学佛不是花花草草,学佛人是专门深入进去的,学佛人要锲而不舍,因为佛能通一切智慧,彻万法源,菩萨能够通达一切的智慧。你想不通,还在痛苦,还在烦恼,还在纠结中,就离开了一切智。菩萨无处没有智慧,人间所有的烦恼对菩萨来讲,都有智慧把它解决。你今天不能解决这个烦恼,就会增加烦恼,就不能“通达一切智,彻万法源”。什么叫“彻万法源”?彻底领悟所有法的源泉来自于哪里。学佛要靠智慧才能了解万法的根源,我们学法、学佛都有根源。你们怎么会来学佛的?每个人都有根源。有的人告诉我说,他学佛是因为家里父亲或者母亲身体不好,或者自己曾经感情上受到伤害,等等一切,那个时候他下定决心,“我要好好地改变自己,我再也不能颓废,再也不能懈怠,不能浪费生命了,我要寻找一个解脱的方法”。你记住这个“万法之源”,记住你为什么学佛,你就能有始有终。
学佛人不能有始无终。一个人学到后来不能归源,就不能通畅,学到后来要明白菩萨叫我们做什么,要学会什么叫通畅。学佛最困难的时候实际上是开始,开始的境界一定是最高的,慢慢地一落千丈。因为当你开始许大愿的时候,你的劣根性就会暴露出来,你的烦恼、瞋恨心都会自然流露,然后你就会碰到困难,放弃。就跟人的婚姻一样:没结过婚的人,非常想有个家,要结婚;但是结婚之后业障来了,烦恼不断,自私心造成了婚姻的破裂。在佛教中有一句话叫“初正则终修”,我们要懂得学佛的初心非常重要,初心很正(就是你的发心很正),则终修(最终你会修成佛道),就是要靠着恒心。“初正则终修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:因为你的初心很正,你最后一定修得成。那么修得成靠的是什么?就是靠你的恒心,有了恒心,就能够把最初的初始心延续到最后,就不会退转和懈怠。
学佛修心,我们做人要讲道德、讲品行,这就是佛法提倡的“诸恶莫作,众善奉行”。品德好的人不作恶,道德好的人众善奉行。所以一个学佛好的人基础一定是好的;一个学不好佛的人基础一定不好,善良的根基不足。在平时生活中,如果这个人一直很善良,终有一天会开窍,会学佛,会入门;一个平时就非常刁钻、非常尖刻的人,怎么能够学好佛?他连最起码的慈悲心、善良心都不够。
佛法有很多法门,有天台宗、禅宗、净土宗……有密宗,有显教,并不是每一个宗派、每一个教派都要学习、熟悉。实际上很多人什么都懂一点,到最后什么都得不到,一辈子成不了专家,还会走很多冤枉的路。什么都觉得好,什么都想学,最后别人学成了,你还在学。每个人有每个人学佛的缘分,每个人有每个人成佛的道理,如果把每个人的环境和条件全部用你自己的心念来接受,慢慢地时间长了,你还在学,别人早就已经成佛了。
真正地理解佛法,“须绝他日妄想”,就是必须要断绝过去的妄想。就是告诉我们,曾经的幻想、曾经的迷惑、过去对佛法的各种理解,让我们有很多想不通,学了一大堆,最后在迷惑颠倒中,连本性和为人的基本修养可能都没修好。很多人整天在修,修到后来,对别人慢慢地失去了关心和慈悲。
佛法讲“勤修清净波罗蜜”,也就是说,修心的人要精进地修行,才会心中清净,这就是智慧的产生。有智慧的人不会失去菩提心——“恒不忘失菩提心”,有菩提心的人就是想去帮助别人。修到后来,产生了很多想去帮助别人的心的人,就是在证悟中。“灭除障垢无有余”,我们要消灭自己内心的业障和污垢。修心,内修、外修都有讲究,只是在外修而没内修,内心的业障和污垢无法去除,就无法得到善果。“一切妙行皆成就”,凡是一切妙法——去救度别人的妙法,都会产生善良的果报。“勤修清净波罗蜜,恒不忘失菩提心,灭除障垢无有余,一切妙行皆成就”,就是让我们懂得勤修,专门精进地去修自己的清净心,才能达到智慧圆满的般若心。人怎么会有智慧?勤修得来的。东看看、西看看,心散了,心乱了,什么都懂一点,最后什么都不懂。
用恒心,不要忘却初始心,最初的初始心中有菩提心在里面的。你们开始求菩萨的时候,“我要找到佛法,我要救我的爸爸”“我要救我的妈妈”或者“救我的妹妹”“救我的弟弟”,一切都是菩提心的起源。不能忘记初心,就是叫我们不要忘记我们的菩提心。我们灭掉自己的业障,不能有任何的余地,不要在心中留有一块可以隐藏肮脏的污垢和孽障的地方。很多人说“我说话很直”,特别开心,听他讲话像一碗水一样,看得到底;而有些人就喜欢把自己的业障、烦恼深深地藏在内心中,来伤害自己,让自己难受,让自己忘不了,远离了菩提心。所以“一切妙行皆成就”就是菩提心,菩提心就是普度众生的一颗心。修心修到后来,如果没有广发菩提心,没有救度众生的心念,你就失去了菩提心,你只是一个修自我的修行人。因为只有思惟去救度众生,才能求证宇宙生灭本源的根,才能知道这个宇宙空间到底是什么缘分。修到后来就知道了,众生都是亲人,连放生的鱼也有可能是曾经的亲人。你救下的刀下所有生灵,全部可能都是你的本源,都是跟你有亲戚关系的,只是你不知道。
善护念自己的悲心。你们有没有悲心?看见人家苦了,你们难受吗?看见别人哭了,你们会不会流泪?现在的人看见别人哭了就笑;看见别人痛苦了,“活该”;看见别人家里着火了,“最好全部烧光”,开心得不得了。这就是现在人的心——远离悲心。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、人伤我痛、无缘大慈?观世音菩萨跟我们没有缘分,但是又有宿缘,所以观世音菩萨能生出千手千眼,救度一切众生的悲愍心生出来了。其实每一个眼、每一个手,就是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,就是成全了我们救度众生的这颗大悲心。
学佛人应该常常生起惭愧的心和忏悔的心,因为忏悔心和惭愧心能够让你生起般若智慧。经常能够掉眼泪的人是一个慈悲的人,他还哭得出来,说明他还有慈悲心。你去看看很多的杀人犯,要把他枪毙了,他都不掉眼泪,哪怕最后见一下母亲,他都不掉眼泪,他没有悲心。而我们要懂得,慈悲是菩萨的境界,是我们的初始心。保护好自己能够每天生起般若心的初始心,是我们的责任。每天念心经,就是把你的心变得越来越有悲愍心。一个人总觉得自己工作没做好,总觉得对不起别人,总觉得过去伤害过别人,如果有这种心,这个人不会懈怠;贡高我慢,总觉得别人不如自己的人,不会有太多的悲愍心。经常要感恩,常生忏悔,那是个宝贝。因为你常生忏悔,别人会慈悲、同情你;经常去作恶或者去欺负别人的人,一定是一个贡高我慢者。佛法中讲,如能常持忏悔心和惭愧心,一定能精进修行,得到精进波罗蜜,你将道心不忘波罗蜜,就是在修心中,不会忘记自己的本源。
一个人的心清净,就是通向大菩提心的资粮。师父要你们变得越来越干净,不要留有任何的杂念在自己的内心中,才能超脱这个五欲六尘。清净会让你生起初发心,初发心就是正等正觉的心。如果一个人拥有正等正觉心,拥有初发心,才会懂得怎样在人间自度度他,怎样让自己超脱凡人的境界,进入正等正觉的菩萨境界。